以全球变暖为显著特征的气候变化进一步加剧,会带来什么挑战?
或许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冰川融化,北极熊失去自己的家乡;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导致农作物减产、生态系统被破坏。
然而,气候变化不仅造成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也会加剧空气污染,导致更高的健康效应。
气候危机也是健康危机
在刚刚过去的9月,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12部门发布《国家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方案(2024—2030年)》,直指“人类的生存、生命和健康正在受到极大挑战”,阐明气候危机也是健康危机。
“通常人们认为气候变化是一个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方面的话题,但是,我认为气候变化其实对人类的健康有非常大且负面的影响,没有一个国家能从中幸免。”世界卫生组织总部环境、气候变化与健康司司长玛丽亚·内拉告诉中国环境报记者。
世界卫生组织总部环境、气候变化与健康司司长玛丽亚·内拉。牛秋鹏摄
长期以来,世界卫生组织都在研究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玛丽亚·内拉表示,作为21世纪最严峻的健康挑战之一,气候变化已经导致死亡率、疾病负担和人口流离失所的上升。
首先,气候变化干扰了卫生服务的正常提供,加剧了疟疾、登革热、心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等健康问题。
其次,气候变化还使热浪、台风和洪涝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率上升,进而影响劳动生产、限制户外体育活动,对老人、儿童、孕妇等脆弱人群或低收入人群影响较大,在极端高温或空气污染严重的情况下影响尤为明显。
不难发现,气候变化对卫生系统和公众健康的综合影响,凸显了增强气候适应能力的重要性。
这份3500余字的行动方案,明确了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策略,分阶段设置工作目标,提出了10项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重点任务,包括强化气候变化健康风险、脆弱性和适应能力动态评估,提升气候变化健康风险防范和综合干预能力、增强应对气候变化卫生保障能力、增强健康与公共卫生系统气候韧性、加快气候变化健康适应科技创新、推进气候变化健康适应全球行动等。
“(我们)非常高兴看到中国出台专门的行动方案,推进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这一举措格外及时。”玛丽亚·内拉说,行动方案强调卫生健康部门跟能源、生态环境、气象、交通运输等部门的合作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这是非常好的。跨部门合作将确保卫生健康部门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协同效应,促进能源、农业、水资源等领域之间的健康共同收益。”
能源转型关乎人类健康
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途径主要是两类,即减缓和适应。通常来说,减缓和适应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健康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减缓和适应,对卫生领域来说意味着什么?
玛丽亚·内拉认为,减少化石能源使用,实施可持续性的城市的规划,形成有韧性的卫生体系和长期健康的食品系统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增加清洁能源使用,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全球每年可减少700万与空气污染密切相关的疾病导致的过早死亡。人们拥有更好的膳食,每年也会减少大约500万的死亡。此外,建立早期的预警机制系统,可以对于一些疟疾、霍乱等重点疾病进行监测。”玛丽亚·内拉说。
不少专家认为,改善空气质量需要清洁能源,清洁能源行动是改善空气污染的保障,两者密不可分。近年来,我国在大气环境治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这与能源等绿色低碳转型有很大的关系。
能源供应转型能带来哪些好处?
空气质量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升。根据《中国的能源转型》,近10年,累计投入资金1209亿元,支持各地因地制宜推进清洁取暖。截至2023年底,北方地区清洁取暖面积较2016年底增加107亿平方米,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PM2.5浓度较2016年分别下降41.1%和30.6%,重污染天数分别减少61.2%、41.8%。
“清洁能源转型的速度越快,会降低非传染性疾病的产生,也对降低与空气污染相关的传染性疾病的产生,对我们的健康越好。”玛丽亚·内拉说。
实践证明,我国不仅在能源转型中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实践做法,还为全球绿色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积极拓展绿色能源领域合作,为所在国提供了清洁、安全、可靠的能源供应方案。
玛丽亚·内拉表示,中国在清洁能源转型等科技创新领域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成功的经验可以与其他国家进行分享。全球都在关注中国,并希望中国在这一领域发挥更加关键的领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