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黄河,奔流激荡。10月17日,河南省新闻办公室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关注的问题。河南省党组、厅长李哲介绍,近年来,河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保护,强化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深入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统筹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不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成绩】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2020年以来,黄河干流连续保持Ⅱ类水质,各支流稳定消除劣V类。2021-2023年,Ⅰ——Ⅲ类水质占比分别为88.2%、88.6%、94.1%,好水比例连年提升。大气环境质量持续向好2023年,黄河流域城市PM2.5、PM10浓度分别较2019年下降23.0%、23.8%,优良天数233天,较2019年增加49天。自然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黄河流域累计创成3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8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伊洛河入选国家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天鹅、大鸨、野鸭、紫斑牡丹、太行花、中华猕猴桃等濒危动植物种群明显增多,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生态环境安全有效保障流域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医疗废物处置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未发生危及水质安全的重特大环境事故。【措施】坚持高位部署推进,强化高水平保护组织体系李哲介绍,河南专门印发实施贯彻落实《关于推动职能部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若干措施,专项制定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明确任务分工,压实部门责任,合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坚持深化顶层设计,健全高水平保护制度机制为了完善规划计划体系,河南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美丽河南建设的实施意见》,编制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推动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见效。在完善治理标准体系方面,在全流域率先实施《河南省黄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并且与山东省签订两轮《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在省内基本实现主要一级支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与山东、陕西省签订跨区域生态环境执法联动协议,推动上下游联防共治。坚持突出重点攻坚,提升高水平保护治理效能打好蓝天保卫战,完成561家企业深度治理,8家钢铁和41家水泥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淘汰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323座。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工业园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补短板等行动,完成265家涉水污染源提标改造,规范建设28个市级、48个县级、290个乡镇级水源保护区,郑州、开封、洛阳、鹤壁4市入选国家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打好净土保卫战,稳步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持续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标志性战役,累计完成农村综合整治行政村7051个。坚持严控环境风险,筑牢高水平保护安全底线深入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扎实开展黄河流域(河南段)及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和评估,不断提升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深入践行“两山”理论,积极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83家;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完成4594座历史遗留矿山生态破坏与污染状况调查评价工作。三门峡小秦岭矿山环境生态修复治理入选《生物多样性公约》典型案例;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先后在南太行地区和秦岭东段洛河流域实施了两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济源、鹤壁2个矿山环境治理项目入选全国首批15个“山水工程”优秀典型案例。在强化环境应急防范上下功夫,指导编制53条主要支流“一河一策一图”应急处置方案,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演练,扎实开展汛前尾矿库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流域未发生危及水质安全的突出环境问题和重特大生态环境安全事故。坚持助力绿色发展,提升高水平保护经济质效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强化“三线一单”成果运用,全面推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在黄河流域建立2000余家A级、B级(含B-)和绩效引领性企业培育清单,实施绩效分级差异化管控,严禁生态环境领域“一刀切”。优化绿色帮扶,制定支持流域9市1区绿色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在流域典型城市开展“一市一策”驻点科技帮扶,指导洛阳、滑县开展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工作,郑州、洛阳、三门峡、兰考等地入选全国“十四五”“无废城市”建设城市,推动黄河流域“绿色脚步”走得更加坚实、更高质量。(赵檬 刘思嘉)来源:省政府新闻办原标题:从生态保护到高质量发展 河南深入推进黄河流域向“绿”而行